新诞生的6家医疗独角兽公司,它们都具备什么特质?
在过去的2017年,共有6家医疗创新企业成为了新晋独角兽(估值超过10亿美元)。它们的领域包括移动医疗、影像设备、数据分析、心血管诊断、智能健身和基因检测。
在动脉网整理的信息中,你将看到成为一家新晋独角兽需要具备的一些因素。
Outcome Health
总部位于芝加哥的Outcome Health公司(前身为ContextMedia)成立于2006年,由Rishi Shah和Shradha Agarwal创建,目前正在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可行性健康智能平台。
据资料显示,该公司前身ContextMedia是一家专注于生产候诊室银幕和平板电脑的企业,该产品主要用于病人教育以及医药营销方面。
在这些年的业务拓展中,Outcome Health开始逐步从硬件向医疗健康服务方面发展。
2017年1月,该公司更名为Outcome Health,以更好地符合其渴望为世界上每个人创造最佳健康结果的愿望。
核心业务
在近日的一次专访中,Outcome health的联合创始人Rishi Shah谈到,医疗健康服务升级最大的阻碍便是在于价值的分散与隔阂,好的诊疗体验难以直接使医疗健康服务的提供方获利。
他归纳出了问诊过程中涉及的五个利益方:
医疗服务提供者(the providers)
病人(the patients)
生命科学公司(the life sciences companies)
支付方(the payers)
健康服务提供公司(the service companies)
因此该公司的业务展开便是围绕着这五方如何加强沟通并创造价值。
Outcome Health近两年的业务重心都放在了医疗服务提供者及健康服务提供者信息网络的搭建上面。
2016年11月16日,Outcome Health收购了另一家同样从事诊疗期患者媒体服务的公司AccentHealth,由此成为了全美最大的线上医疗决策平台,并在之后通过与不同疾病协会及相关服务公司合作,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医护使用者和专业的知识信息,为其与患者端加强互动搭建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Outcome Health开始对其它涉及方的商业价值进行探索。
在2017年1月24日,临床试验管理人峰会上,Outcome Health宣布其开发了一种针对临床试验患者招募的解决方案,这无疑是面向生物医药公司的产品。
临床试验患者不足以及试前培训不够一直是困扰生物医药公司药品研发的一大难题,Outcome Health开始决定利用自己精准的平台及数据,为这一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基于以上业务目标,该公司的主要解决方案在于:
1. 患者候诊区数字化屏幕:为病人和护理人员提供强大的“图书馆”,内含由100多个医学协会和合作伙伴提供的11000+部视频内容,主要为一些特殊种类和教育性质的健康宣传内容。
2. 检查室数字化平板:数字化平板可为咨询室的患者在与医生交谈时在关键时刻为其提供个性化信息,如一些手术信息、条件、治疗方案和健康评估等等,使患者能够更多的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
3. 临床研究方案:为患者在临床研究试验期间提供临床试验教育,从而提高患者对临床试验的意识和参与度。
4. 数字化解剖显示屏:数字化解剖显示屏可以为患者提供80多种独特的健康内容,可以为咨询者提供有效信息,从而使医生和患者能够更好地沟通疾病并进行治疗选择。
通过数字解剖板,医生、患者可以通过访问一些特定的信息,如交互式解剖结构图,从而使患者能够更好地了解病情,从而做出更好的健康决定。
5. 患者WIFI:通过WIFI,“患者手机”可以通过向患者的个人设备发送一些针对性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在候诊区和咨询室做出治疗决定。
输液室数字平板:输液室数字平板可以在患者接受输液治疗时为其提供一些支持性的体验。如一些交互式娱乐、治疗和病情信息管理等,输液室数字平板可以为患者创造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
融资情况
该公司在2017年5月31日进行了首轮融资,而其首轮融资数额高达5亿美元,投资方包括高盛旗下的风险投资基金,谷歌的Alphabet旗下一支股权投资基金Capital G以及Balyasny资产管理公司旗下的一支股权投资基金。目前市场估值达到50亿美金。
高盛风险投资与成长基金的负责人Christopher Dawe表示,Outcome Health的相关服务能够很好的帮助医疗健康服务提供者朝价值医疗方向转型,帮助医疗决策全面升级,并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其业务已经开始撬动需求相当庞大的基础医疗市场。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联影”)筹建于2010年10月,注册于2011年,总部位于上海嘉定,从事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及其相关技术研发、生产、销售,为医疗机构提供涵盖影像诊断设备、放疗设备、服务培训、医疗IT的医疗解决方案。
作为一家中国的医疗影像设备生产商,联影定位于自主研发生产覆盖影像诊断和治疗全过程的高端医疗产品,并提供创新的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
主要产品
1. 拥有高清影像质量、低剂量技术和高效工作流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分子影像(MI)、磁共振(MR)、X射线(X-ray)产品,助力医生高效、精准、轻松诊断,帮助患者提前预知病变,及时有效治疗。
2. 高端放疗(RT)设备,提供实时高清图像引导的全方位放疗技术解决方案,实现细微病变精准治疗、非病变组织低损伤,提高诊疗水平。
3. 提供创新的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HSW)。通过区域互联实现远程诊断、远程培训和维护,有效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就医效率与就医质量,扩大就医范围。
4.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客户,联影开发了专门的“专家诊断支持系统”、“临床应用支持系统”、““云”平台”。
客户登陆“联影专家诊断支持系统”发送请求,即可获得联影资深诊断专家远程诊断支持疑难病例,轻松会诊。
客户登陆“联影临床应用支持系统”发送请求,即可获得联影资深临床应用专家远程临床应用咨询和支持,帮助客户解决临床应用难题,持续提升临床应用专业水平。
依托云技术,“云”平台提供专用的服务终端,提供联影客户专享关爱服务;提供联影知识库,提供网上图书馆、国内外专业期刊、影像教学光盘等专业学习资源;提供联影空中课堂,针对不同科室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课程;提供专题讲座、论坛,及时分享最新研究方向与业内动态;提供病例图像共享平台,汇集分类经典病例图像。
重要亮点
2017年5月,联影的世界首台全景扫描PET-CT uExplorer 探索者正式公开亮相,该PET-CT由联影与美国分子影像团队“探索者”联盟共同打造。
uExplorer 探索者可实现4D实时全身动态扫描,呈现所有器官动态代谢过程;2.8mm分辨率,精准捕获早期肿瘤病变与微小转移灶;15秒全身成像,一床位、一个屏气周期完成全身全脏器扫描;灵敏度提升40倍,辐射剂量降至1/40,应用人群可拓展至母婴、青少年与儿童。
据了解,该PET-CT将首先用于科研工作者针对重症的精准诊疗研究、新药研发等领域。
近期联影96环光导PET-CT进驻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藤田保健卫生大学医院,成中国首台进驻日本市场的高端医疗设备。
此外,联影也在通过云平台推动分级诊疗的落地。在联影的“U+互联网医疗”战略布局中,基于uCloud联影智慧医疗云,构建省市、县、乡三级医院互联互通的“区域影像中心”。
据了解,目前uCloud联影智慧医疗云已经连接起包括上海、安徽、贵州、湖北、云南、辽宁等地的数百家各级医院,覆盖全国超过1亿人群。
融资情况
2017年,9月15日,联影成功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33.33亿元人民币。
此轮融资由中国人寿大健康基金和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领投,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中金智德、中信证券、国开开元、招银电信等投资机构共同出资完成。
投后估值333.33亿,据资料显示,这是目前为止,中国医疗设备行业最大单笔私募融资。
Clover Health
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的Clover Health成立于2014年,主营业务是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Medicare Advantage(联邦医疗保险优良计划)保险计划,并使用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慢性病管理。目前在新泽西州的8个县开展业务。
主要业务
Clover Health定位老年人市场,核心产品是Medicare补充计划,在Medicare的基础之上,不设医院网络的限制,并在处方药上增加保障。
作为一家新型保险公司,Clover Health试图通过数据分析来寻找差异化竞争点。
Clover Health的创始团队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希望能通过对会员就诊中的疾病化验、治疗、用药等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推算出有风险的用户并更好地做好干预措施。
与传统的保险业务不同,传统的保险公司在用户生病之后提供理赔,Clover Health的优势在于通过大数据和相关软件追踪用户的病史,来提前预测用户可能遇到的疾病问题。
即便用户真的被预测到有什么问题,公司也会与用户一起度过这些难关,让用户变的更健康,同时也为用户省下大笔看病的费用。
Clover Health的用户主要就是65岁以上的高风险人群。
这部分人是医疗消费大户,治病、住院是常事,需要支付的医疗费用不菲。传统模式下,他们和保险公司都需要付出大量的费用。
但这些人过往又积累了大量的医疗数据,Clover Health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出这些人的身体状况,及可能需要的提前预防,从而提升这些人的健康水平,减少治疗费用。
比如说,Clover Health会安排护士定期上门体检,或者在你中断了某个检查或者治疗时提醒你继续。
而且相比其他健康保险公司,Clover Health的理念是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看护服务,比如当病者没有开成处方或使错过了与医生约定的看病时间的话,公司的软件会及时的预测到这些问题。
当这些问题真的发生的时候,公司的看护会致电用户询问情况。如果用户的身体存在问题,公司会让专家或护士进行家访。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及时的干预,确保用户的身体健康,以及防止用户付出高昂的看病费用。
融资情况
在进行了多轮融资后,2017年5月Clover Health宣布获得由Alphabet旗下的投资机构GV和其他资方共同投资的1.3亿美元D轮融资,投后估值为12亿美元。
HeartFlow
位于美国加州红木市的HeartFlow公司是一家个性化医疗技术公司,成立于2007年,专注于心血管诊断解决方案。
该公司致力于通过提供安全有效的技术来提高心血管病患者预后,并通过临床研究进行验证。
该公司的创始人Charles Taylor博士和Christopher Zarins博士是斯坦福大学的博士,该公司的核心技术FFRCT技术即为他们的研究成果。
其开发的心血管血液动力仿真辅助诊断软件,可以通过CT扫描采集的三维的主动脉和心脏模型计算出血流储备分数(FFR),是冠心病医学诊断技术上的突破。
主要解决方案
HeartFlow公司的FFRCT技术利用复杂的3D计算模型,通过CAT造影图像去诊断心脏病。强大的分析技术能为特定病人建立血流模型,以无创方式评估心脏病人的冠心病血管血流情况。
医生只需将标准的冠心病CT数据能上传到Heartflow的云平台,经过 Heartflow分析,利用高性能计算机产生有颜色编码的三维模型,展示冠状动脉FFRCT结果和解剖结果,然后医生就可以拿到分析报告。
HeartFlow公司还采用了英伟达GPU支持的深度学习技术,将标准CT扫描与复杂的流体力学及深度学习算法有机融合,针对患者心脏生成3D图像,以便让医生详细查看患者的心脏堵塞症状与血液流动情况,进而做出诊断。
由于此技术免去了患者的创伤性检查,可以将冠状动脉疾病的检查成本从5000美元大幅降低至不到2000美元。
该公司期望它的这项技术可以用来评估哪些患者需要接受侵入性的手术,而哪些患者不需要。
这种解决方案也使临床医生可以对症治疗每位患者,并有望极大地改善生命质量,而且通过此技术,60%的患者不再需要血管造影,从而将医疗保健系统的成本降低25%。
HeartFlow的此项技术已经于2011年获得欧洲CE认证,2014年获得美国FDA批准。
与此同时,HeartFlow在EuroPCR上发布了DISCOVER-FLOW研究的结果,HeartFlow获得了2011年EuroPCR创新奖。这一奖项主要奖励每年一项显示改变介入医学实践的最大潜力的技术。
融资情况
该公司在2017年12月1日宣布获得了一笔1.5亿美元的E轮融资,融资总金额达到3.86亿美元,目前该公司估值已超过10亿美元。
Peloton Interactive
总部为于美国纽约的Peloton Interactive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专注于智能健身脚踏车的初创公司。
与众不同的是,Peloton在脚踏车车身最前部内嵌了一个屏幕,不仅可以计算运动数据,同时还可以提供的专业健身课程,并在其中搭建了健身骑行爱好者的社区。
该公司联合创始人称,他们要成为健身行业的苹果公司。这家公司正处于业绩快速增长的良性发展阶段,目前已经拥有10万付费用户,年收入在一年内增加了两倍,达到1.7亿美元。
融资情况
1. 智能健身脚踏车
Peloton最主要的产品为一款智能健身脚踏车,售价为1995美元。
这款动感单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在车身前端设计了一个屏幕,除了同步显示运动数据和分析结果外,通过屏幕,用户还能在运动的同时观看 Peloton 的直播课程。
直播课程为订阅式的附加服务,费用为39美元/月。
Peloton 的直播课程均为独立录制,在每个时间段都有不同课程安排,相当于一个 24*7 的动感单车房。
客户们可以选择各种直播课程和存档课程。此外,Peloton 还在其中搭建了一个健身骑行爱好者的社区,可以进行数据排名等互动,运动数据也可以同步到 Fitbit 。
2. 智能跑步机
除了直接向 C 端出售智能动感单车外,Peloton 也已经在纽约、洛杉矶、Short Hills 等22个地区开设了线下门店,提供健身服务,店内全部配备有 Peloton 的智能脚踏车。而在最近,Peloton 也开始向商业健身房出售自己的设备。
在CES 2018上,Peloton发布了一款新产品——Peloton智能跑步机。
Peloton Tread售价3995美元(约26073人民币),它拥有一个32英寸的高清触摸屏,可以观看健身课程。课程既可以直播也可以按需在线或者本地播放。
该课程同样为订阅式的附加服务,费用为39美元/月。
它比大多数跑步机更具有科技感,而且速度和倾斜度调整按钮已经使用橡胶材质重置,控制起来更加方便。另外,轻触每个旋钮的中心,用户同样可容易达到改变速度和倾斜度的目的。
跑步传送皮带本身由59个厚实的橡胶涂层覆盖铝板而成,这会使用户有一种踏在柔和的舞厅地板的感觉。
显示屏下面是一个功率为20瓦的长条形音箱,但是如果用户希望使用耳机,也可以将蓝牙设备连接到跑步机。
对于那些喜欢坚持使用有线耳机的用户也有一个福利——跑步机还拥有3.5mm的耳机插孔。扬声器和皮带传动装置本身覆盖有尼龙纺织物,如果用户家中有同类型的纺织物家居品,那么跑步机将更好的融合进房间的整体格调。
融资情况
在2017年5月,该公司从Wellinton Management、Fidelity Investments、Kleiner Perkins和Comcast NBCUniversal等投资者手中获得了3.25亿美元融资,这可能是Peloton上市前进行的最后一轮融资。它在这轮融资中的估值达到13亿美元。
23andMe
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23andMe是一家个人基因检测创业公司。由 Google 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的妻子 Wojcicki 于 2006 年参与创办。
该公司以人类中染色体对的数量命名。他们旨在帮助人们通过编制索引来理解他们的基因的含义,并标注突出显著的发现。
主要解决方案
23andMe起初设立了两组不同的业务线:一是面向对个人消费者销售其基因服务,二是将消费者基因数据汇总销售给制药或生物科技公司。
对于消费者而言,只需花99美金,在网站上下单,公司会寄给用户一个检测盒子,用户只需按照说明收集自己的唾液,并寄回给公司,等待一段时间,即可得到用户自己的基因信息的报告,生成的报告包括用户的祖先构成报告,原始人基因,父系和母系的DNA的单倍群(Haplogroup)分类。
同时,该公司还能够利用其庞大的数据库,根据基因的相似度,寻找用户的家族近亲,当然前提是对方也在23andMe的数据库中。
如果有相似度极高的近亲新加入数据库,23andMe就会通知双方。经过用户同意后,用户的基因将会被存储到基因数据库里,供研究人员使用。
与此同时为了吸引用户,23andMe还对一切开发者开放他们的个人基因应用编程接口(API),让开发者可以基于海量用户的基因数据开发创新性的工具和应用。公司同时还有一系列其它突破性工具,旨在帮助用户探查自己的基因。
该公司在 2008 年被《时代》杂志评获年度最佳发明奖,此前的得奖者包括 iPhone、YouTube 等。
由于其亲民的价格及便利性为其赢得了诸多消费者青睐,目前23andMe DNA数据库在全球拥有300多万基因分型客户。
有基于此,23andMe开始与顶级大学合作,将数据库开放给大学的研究室,研究人员不仅能得到一份份详细的基因报告,而且还能得到用户在网上填写的“表现型”报告(即外貌,体重等体征)。从而增强公司技术层面在学术上的造诣。
但在2013年12月,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出面叫停了23andMe在美的检测服务,因为按照规定,这样的基因检测需要有相应的设备证明自身的权威性,但FDA并未全面禁止其运营,仍允许23andMe为用户提供血统报告和原始基因数据。
23andMe随后停止向新消费者出售遗传健康信息,并开始寻找其他收入来源。之后公司开始加强医学上的研究,雇用更多的科学家和与遗传学工具合作进行高水平的研究。
如和研究生育能力的遗传学公司Celmatix合作,研究基因对女性怀孕的影响。成立药品部门,和 Pfizer Inc.和Genentech等制药厂合作,进军制药业等。
2015年,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放松了对23andMe的监管,允许对布鲁姆综合征(一种罕见的隐性基因障碍)的基因测试检查。
2017年4月6日,美国 FDA批准 23andMe 个人基因组服务遗传健康风险(Genetic Health Risk, GHR)检测用于 10 种疾病或病症的检测。
这是 FDA 批准的首个直接面向消费者(DTC)的检测,它可以提供有关个人对某些医学疾病或病症的基因倾向信息,这有助于个人调整生活方式或提醒个人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员进行沟通。
融资情况
在2017年9月5日,23andMe宣布已完成2.5亿美元E轮融资,由红杉资本领投, Euclidean Capital、Altimeter Capital和 Wallenberg Foundation等跟投。
这笔融资将用于扩张其治疗团队,并投资于其众包遗传研究平台(有世上最大的DNA样本存储库)。
2017年10月12日,23andMe又获得一轮融资,但投资公司及金额暂未披露。
截止目前,23andMe融资总额达到4.86亿美元。融资后,23andMe目前的估值达到15亿美元,是估值最高的个人基因检测创业公司。
编辑|郝雪阳
微信|hxy942416176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后台发送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关好文
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近期推荐
★ 商业保险+医药零售,会成为变革医疗行业的“降维打击”吗?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现的采访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